首页
文章
后院
您的位置:雪爪鸿泥|珠龙旧事
珠龙旧事
 
bczd  2014-01-06 07:52:46      

 珠龙的山 珠龙镇曾经是个很繁华的地方,一度被誉为“小香港”,因为那时104国道还没有修好,南来北往的货车、客车各种车都走311省道,而珠龙镇是必经之地,以至于当时不少人不知道滁县却知道珠龙,可见当时的知名度。但这知名度却有些尴尬,那时候珠龙的饭店特别多,路边都是一家挨着一家,一到晚上,家家门口坐着几个浓妆艳抹的小姐,热情的拉客,这些小姐做的都是开大货车的司机们的生意。后来104国道修好了,走311省道的车辆渐渐少了,没有了客源,珠龙镇也就慢慢的衰落下去。这样一个地方,自然有不少故事,可等到我来到珠龙的时候,这些故事早就成了历史,我也一直没有机会去打听。

不过,撇开“小香港”这样的香艳名头,珠龙本身也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去处,褪去了浮华和喧嚣,珠龙依旧是那个坐拥青山绿水的小镇。我是2000年到珠龙上班的,连头带尾呆了3年,虽然乡下偏僻了一点,但是,现在回想起来,我还真愿意回到从前,走在乡间的小路上,遥望落日余晖中袅袅的炊烟缓缓升起,听着暮归的老牛哞哞的叫着往家走。

清流关


骑车上山 离珠龙镇大约十里路有个清流关,这是个古关口,也有人叫它“清流古关”,可惜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,有几块残缺的石碑上面刻着一些楷书文字,还有一些石锁、石滚子、石门臼。通往清流关有条青石板铺成的山路,那些石板看着很有些年头了,上面被轧出深深的车辙印,我心说这得要多少年才能轧出这样深的痕迹啊。



这古关口地处深山,四周树木繁茂,天稍一擦黑,加上阵阵山风,还真有点瘆人。 我对历史兴趣不大,没有深究过这清流关的来头,没事的时候,我跟同事会去玩,权当是爬山锻炼身体了。有一次跟刚子骑自行车上去,遇到一个菜药材的大叔,刚子递了根烟给他(请忽视林区禁止吸烟),我们就聊了一会。这大叔告诉我们,说是很早以前这清流关还健在的时候,旁边还有座庙,香火旺盛,那个时候这里还是条交通要道,往来的客商行人是车水马龙。夏天的时候,有的人贪凉,就躲到清流关下乘凉,甚至还脱光了膀子。这个时候那庙里的老和尚要是看见有人在关下坐得久了,就会前去撵那些人走。好多人还怪老和尚,埋怨他不给乘凉。这些人都是外地的客商,他们不知道,这清流关幽深狭长,串风厉害,若是人在其中呆得久了,就会被冻坏,每年夏天都有在清流关乘凉被冻坏的情况发生,所以他们倒是真的要感谢老和尚呢。 由此可见,这清流关当年也是一个军事重地,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势头。想来那些石锁,石滚子都是用来练兵的吧,脑子里不由得幻化出一个高大魁梧的古代将军,单手举起一个大石锁奋力的练着。

烽火墩


远眺烽火墩在去清流关的路上,还没有进山的时候,有几个很突兀的大土墩,其中有一个的上面还有一个用石块垒起来的台子。我没事的时候喜欢爬上去,坐着看日落。曾经异想天开的以为这是外星人的杰作,但是这些土墩子看上去又像是一座座坟丘。后来还是老汪告诉我,这是古时候的烽火墩。烽火墩嘛,顾名思义,应该就是像烽火台那样的设施,用来传递情报用的,这样想想也对,清流关古时候是个军事重地,附近有几个烽火墩也是合乎情理的。 就是这些烽火墩,却实实在在的让我感受了一会“鬼打墙”。

有天下了班,我跟小杨一起出来散步,走着走着,就走到了最近的一个烽火墩。开始也没觉得什么,我俩爬得快,一会功夫就爬到了顶上。这时候一看时间,快到吃晚饭的时候了,太阳也有大半个身子钻到了地下。我们就赶紧往回走。 可走了半天也没有走到下面,反而越走草越深,这烽火墩也就一个大土墩子,也不算大,我们还能远远的看到我们的宿舍楼。当时是夏天,我们都穿着凉鞋短裤汗衫,一下走到灌木深处,身上顿时被刮了无数的血痕。可我们也顾不得这些了,因为这时候太阳已经完全消失在地平线下,天色逐渐暗了下来。 我这个时候还跟小杨开玩笑,我们打手机求助吧。 情况很快变得严重了,天已经完全黑了,月亮也爬了上来,可我们还在烽火墩上打转转,这个烽火墩我们平时不说走了几千遍,好歹也走过几百遍了,可是就是这么熟悉的地方我们却被困住了。我们急了,决定对准一个参照物一直走下去。最后我们愣是越过一片荆棘里面走了下来。 回到宿舍,借着灯光一看,好嘛,俩人胳膊腿上全是密密麻麻细小的血印子,这个时候才感觉到火辣辣的疼。 晚上吃饭的时候,我跟他们还在开玩笑,刚才我们遇到“鬼打墙”了。

千年银杏树


千年古银杏树 据说在珠龙和施集交界的山里有课千年的古银杏树,刚子本身就是施集人,他对这山里的情况比我熟。正好趁着放假,我俩,再加上我们厨师戴大姐家的儿子小张(?),仨人一块骑着自行车上山去找千年古银杏树了。

我和刚子骑的是山地车,小张骑的是他爸的一辆轻便自行车,可却丝毫不落我们半步。山林里本来路就非常难走,更何况是骑车上去,一路上少不得还要车骑人,最麻烦的是有的地方没有路了,只能扛着车子硬往前走,这种情况越是到最后接近山顶的时候越多。我清楚的记得,我们顺着一条山涧走过半山腰的时候,遇到山里在挖一个大坑,路也被挖断了,但是我们不知道那坑是做什么用的,印象中很大,奇怪的是,这个画面后来居然在我的梦中重复出现了很多次,后来我才想起来,我确实在现实中见过这个大坑。 历尽辛苦,终于登上山顶,眺望远处,脚下东一块西一块的可以看见不少村庄。

山顶上有一间小屋,门是锁着的,里面似乎空荡荡的,我心下纳闷,这山顶上怎么会有座空屋子呢?难道是看山护林的?小屋边上是一块界碑,上写“施集”,看来我们已经进入施集地界了。 稍作休息,我们就起身下山。 到底是年轻气盛,下山我们就开始放肆起来,骑上车,在崎岖的林间小道上直接往下冲,我没经验,猛见前面有片小水洼,赶紧捏死了前轮,结果一个凌空180度前空翻正好跌落在那小水洼里,好在背上还被了个背包,只是跌了个狗吃屎,并无大碍。这也是我骑车经历中最惊险的一次了,此后我再也没有做过这么惊险的动作。 摔了一跤以后,没走多远遇到俩个林场的工人,刚子一指那俩人身后不远的一棵大树对我们说,就是那里了。 我走到近前,看见这棵树有两人粗,而且中间裂开了,据说是雷劈的,刚子还走到里面试了试大小,我看他站里面绝对是绰绰有余。 我围着大树转了几圈,再没看出有什么特别奇特的地方,就招呼刚子和小张往回走了。



我们没有按原路返回,选择走铺了水泥路的村村通。在回来的路上还经过了久闻大名的神秘兮兮的石洞库。这石洞库是一个粮食储备库,是在山上掏出来的山洞,里面冬暖夏凉,一直很想进去看看,可惜啊,这种地方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让你进去玩的。这次也不例外,那大铁门直接就是锁上的,我们只能可怜兮兮的在门口转了几圈悻悻而归。 说到山洞,在珠龙的时候,听老人们说,这珠龙的山上真的有洞,里面有日本人埋的财宝呢!我倒不相信这些,但是还是想有机会能找到一个洞进去一探究竟。

夜半怪事



我们宿舍在珠龙镇的边上,孤零零的一栋三层小楼,那时候不少人都开始早出晚归了,反正离城里也近。但很多单身的大姑娘小伙子还是宿舍的常客。楼上住的人少了,又是荒郊野外,自然会有些莫名其妙的怪事发生,说是怪事,其实多半也是自己吓唬自己的的。先说说梅遇到的怪事。

那是关于怪光的事。这事儿我也是后来听梅自己说的,我去上班的时候,梅已经要调走了。那个时候梅也是偶尔住一会宿舍,有天早上她对我们说,那几天半夜总有人拿手电筒往她房间里照,她往外看,却什么也没有。梅当时还是一个大姑娘,遇到这种事情自然有点害怕,开始她以为是哪个无聊的人的恶作剧,但是大家都坚决否认,谁也不会无聊到这地步啊。后来我们仔细的研究了梅的房间的位置,发现她房间的窗口正对着一条马路,这时才恍然大悟,原来是每天晚上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的灯光照射到了她的窗户里。

再就是怪影。小韩当时是才分来的小姑娘,她的宿舍在三楼的顶西边,有段时间她说晚上总有什么东西敲她的窗户,有时候还会用爪子挠门,小韩往窗外看时,只见一个黑影飞快的从窗前掠过。这可把小姑娘吓得够呛,死活要换房间。我们几个小伙子听了自然是自告奋勇的前去一探究竟。经过地毯式搜索以后,在窗户框里我们居然发现了一窝蝙蝠!这下真相大白,我们把那蝙蝠连锅端了,自此再无怪影出现。

最后一件事儿是怪声。这也是我至今没有搞清楚的一件事儿。自打小韩调走以后,我搬进了她的房间,我们是三层楼,楼顶上还有个尖顶隔热层,上面铺着琉璃瓦,我有时候还爬到屋脊上坐着看日落。这屋顶有个一人大小的洞,容得下一人进出,平时这洞口有个盖子盖着,除了我,也没见过谁下去过。 我搬进了小韩的房间以后,有时候晚上睡不着,一到半夜,就听到那屋顶上有石块滚动的声音,有时听起来又像是脚步声,声音不大,必须仔细听才能听到,我心说,肯定是耗子之类的东西又在闹了。后来我把这事儿给小吴小杨他们说了,小吴还特地陪我捡了个中午下到那个洞里面看了一番。 可是里面什么都没有!连个石子石块什么的都没有。到了晚上,那细小微弱的声音依旧出现,就这样一直持续到我调走。这怪声到也没有给我造成什么困扰,只是一直搞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


 
 
您觉得本文写得怎样?

 不好,浪费我时间
 好,我喜欢

我有话说(不登录将发布匿名回复):





Welcome To zdview.net



行走四方
雪爪鸿泥
人在旅途
经验之谈
一家之言
闲暇时间
 
最热文章   显示更多



谷歌地球
国家地理

书格
自由字体
16素材网 
吾爱看漫画

开源中国社区
BlueHost

Bilibili
美剧天堂

煎蛋
豆瓣
快吧软件



邮箱:ceabc@qq.com 
皖ICP备2022013542号


内容均为原创(标明除外)
未经许可请勿匿名引用或进行商用